电磁继电器会不会引起触电?

   日期:2024-10-24     作者:admin    浏览:118    
核心提示:一、电磁继电器会不会引起触电?一般不会因为合格的继电器都要经过耐压测试的尤其是高低压部分二、中间继电器上面的触电怎么用?中间继电器上面的触点怎么用?普通常用的中间继电器是不带延时动

一、电磁继电器会不会引起触电?

一般不会因为合格的继电器都要经过耐压测试的尤其是高低压部分

二、中间继电器上面的触电怎么用?

中间继电器上面的触点怎么用?

普通常用的中间继电器是不带延时动作触头的,其触头一般有4常闭、8常开或8常闭4常开等,这些触头在控制回路中根据需要来选用常开还是常闭。如果回路需要触头作延时动作的可选用时间继电器,该继电器有延时闭合与延时打开等功能。

三、什么是继电器的接触电阻?

继电器是利用线圈得电使电磁铁吸合的动作而使触头闭合或分离的。理想的触头闭合接触电阻为零欧,但一般都会有毫欧级或欧姆级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会使触头发热。如果触头落上灰尘或烧损严重能使接触电阻增大。触头接触电阻大会影响被控电路的正常工作。

四、触电什么是电弧触电,跨步触电?

1.没有按规定操作,拉闸时造成电弧,由于操作人员离得太近,产生人与带电设备之间的放电,使人触电2.当人超过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时,高压线路与人产生放电,使人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是电源线路接地,在靠近接地点20米范围内产生不同的电压,当人靠近时由于两腿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两腿与接地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差,从而就产生了两腿之间的电压之差,使人触电。解脱跨步电压触电的方法是:两脚并齐,跳出有跨步电压的区域,就是直径20米范围以外;用能导电的物体(铁线、导线)投任到高压线路上使高压短路迫使前级保护开关跳闸断电。

五、继电器主触电,辅助触点与线圈得电关系?

继电器线圈得点后,其主触点动静触头闭合,一次回路导通;同时辅助触点中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打开。

六、中间继电器是不是能一直吸住触电?

中间继电器可以一直吸住触点。

首先说明交流接触器一般有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之分,主触点是用来接通和断开低压电气设备主电源回路中的,相对来说触点容量较大。而辅助触点则是用在控制回路中,有常开和常闭之分,由于控制回路中的电流相对要小,因此相对于主触点来说其容量要小许多。

七、如何测量继电器,接触器的接触电阻?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直流电阻”,通常是指线圈的直流电阻,使用普通的万用表电阻挡就可以测量。

如果说继电器(接触器)接点的接触电阻,必须使用直流电桥或者接地电阻测试仪(后者更准确),手动让接点闭合后测量。

八、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电可以分别接不同电压?

可以。

线圈电压是根据控制电压决定是直流24V或交流380V,继电器触点电压是根据用户负载不同而决定,只要不超过继电器最大容许电压. 继电器线圈电压和继电器触点电压没有关系.

九、磁保持继电器的接触电阻怎么定义的?

① 用万用表测继电器线圈直流电阻的阻值,来判断继电器是否正常。具体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其量程可以根据继电器的标称值或线圈的额定电压来确定,额定电压越高,电阻值则越大,通常选择 R×100挡或 R×1k挡;将两支表笔分别接入线圈的两个引脚,若所测出的电阻值与标称值基本一致,则表明线圈状态良好;若测出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表明线圈处于开路状态。但是该方法不能测出线圈是否存在局部短路故障。

② 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检测利用万用表的 R×1挡,两支表笔分别接入常闭触点的 两个引脚,其电阻值应为 0Ω,再将两支表笔接入常开触点的两个引脚,其电阻值应为无穷大∞,接着,将继电器通电,使衔铁动作,将常闭转为开路、而常开转为闭合,再用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其阻值正好与初次测量相反,则表明触点的状态良好。若触点闭合时,万用表测出的 电阻值是一个有限值,则表明该触点存在故障,需要继续检测方可使用

十、380Ⅴ触电是电弧触电还是接触触电?

人体直接碰到带电导体造成触电或离高压电距离太近(小于安全距离)形成对人体放电,这种类型的触电,称之为直接接触触电。如果人体直接碰到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一相带电导体,或者与高电压系统中一相带电导体的距离小于该电压的放电距离而造成对人体放电,这时电流将通过人体流人大地,这种触电称为单相触电。

如果人体同时接触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两相带电导体,或者在高电压系统中,人体同时过分靠近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则电流将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人另一相导体,这种触电现象称为两相触电。

显然,发生两相触电危害就更严重,因为这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是线电压。对于380V的线电压,人体发生两相触电时,这样大的电流只要经过约0。 186s,人就会死亡。

发现有人触电,先关闭电源最重要,其次用绝缘体如干木棍,干塑料棒等挑开电线,一定要是干的,金属绝对不能用,然后打120,人工呼吸。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线下支付  |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02078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