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教育的特点?

   日期:2024-11-07     作者:admin    浏览:26    
核心提示:一、二战后苏联教育的特点?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958

一、二战后苏联教育的特点?

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拉长义务教育年限;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二、二战后苏联科技发展背景?

美苏对峙,冷战时期,,逼迫苏联采取简单粗暴方式,高速发展精尖科技,,生活等轻工业不发达

三、二战后初期苏联政治特点?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政治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苏维埃共产党领导下的联盟,由各个共和国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而组成的联盟国家。

而经济特点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由中央来指定各个地方和部门来生产经营国家所需要的一切。

四、二战后苏联时代背景?

苏联在二战取得胜利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第2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苏联从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一度牵制了纳粹德国,超过90%的兵力。虽然二战中苏联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是,苏联也可以骄傲地说,纳粹德国最终灭亡,苏联居功至伟

五、一战后苏联如何崛起的?

第一个方面得益于苏共的高瞻远瞩。作为精明的领导者,斯大林在上台之初就把建设工业强国定位基本基调,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比如军工,金属冶炼,矿藏开采,机器制造等,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实现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苏联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高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为斯大林的果断决策,苏联得以在德国进攻前基本完成工业化,这些为也苏联抵御德国入侵和战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不破不立,战后的苏联一片废墟,精明的斯大林在瓜分德国遗产时,意识到苏联如果自己生产这些工业设备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于是主动放弃这大量的赔偿金,而是看上了德国的先进机械设备,指示苏军迅速将德国旧机械设备和技术工人迅速运送回国,合理的运用到各个部门,并且为苏联的工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让苏联的高科技水平直线上升,德国旧机械设备都为苏联战后国力复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个方面是得益于苏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迅速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战后恢复经济过程中,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好处在苏联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这在新的中国也能够明显地看到,决策者不用为了没完没了的扯皮浪费时间,根据计划经济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苏联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状态,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方面得益于苏联的教育制度。苏联在教育投入最大,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根据国情做了多次改革,而且在教育投入上也是十分舍得,教育投入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苏联实行全民教育,培养了众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科技人才,充斥到苏联工业的和科技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其强大的数学教育是其在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秘密武器,让世界其他各国望其项背,更是创造了无数具有苏联特色的黑科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也是苏联保持快速发展的保障。

六、二战后苏联农业发展状况?

二战后,发展情况近二十多年来,苏联农业发展较快.赫鲁晓夫上台后,曾动员全国人力,花了大量资金,开垦荒地,农业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开荒没有采取预防性措施,造成严重后果,加上盲目推广玉米,破除草田轮作制,任意改变农业管理体制等瞎指挥。

七、二战后苏联在德国驻扎多久?

驻扎了49年,1945年德国战败,根据战后波茨坦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达成的《波茨坦协定》,战后由英法美苏四国对德国和柏林实行分区占领,1948年英法美占领区合并,其后成立联邦德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从此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苏联占领柏林一部分,也就是东柏林,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苏四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对德国统一后的领土边界、政治军事地位、结束4大国对德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在这一条约中,明确规定了苏联(俄罗斯)于1994年底将15万驻德苏军全部撤出,但却没有英法美撤军的条款。

八、二战后苏联电影史的发展?

俄罗斯电影诞生初期的迅猛发展,为世界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俄罗斯电影人就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多个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个公司,销售电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个摄影棚;1911年—1912年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动画片;1919年,前苏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

在这一时期,电影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20年代初,俄罗斯拍摄的宣传鼓动电影在战后建设及生产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前苏联电影在内容上,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前线战争,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现革命斗争。如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革命主题成为了这一时期苏俄电影的主要特点。

尽管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俄罗斯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尤其是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库里肖夫理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库里肖夫效应讲究不同的电影镜头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义,单靠剪辑就能创造场景。爱森斯坦则强调节奏、音调蒙太奇。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电影大师极具实验性的电影创作使得蒙太奇学派成为了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九、二战后苏联总统共有那些?

只是从戈尔巴乔夫开始叫总统,和叶利钦两人,然后苏联就解体了 苏联历任的领导人有: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十、二战后仿苏联模式建立的国家?

所谓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

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苏联模式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概括。总起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一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始于50年代初,南斯拉夫首先走上探索适合本战后总共有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8个欧洲国家,和越南、朝鲜、中国和老挝4个亚洲国家,还有拉丁美洲的古巴总共13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加上二战前建立的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总共为15个社会主义国家。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线下支付  |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020785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