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肥沃的黑土地,有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多的大型国企,有一支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有一支全国技术力量最强的技术和工人队伍。
我八十年代,曾为我工作的上海广电公司某企业,怎样赶超同行业第一位丹东高频头厂而伤透脑筋,多次写建议文章。
这说明八十年代初,东北不少国企都是全国行业龙头企业,按理基础好,力量强本该发展的比其他地区更快更好,而不应成为,国企纷纷倒闭,人员外出其他省市,工业也不行农业也不行的三省。我认为至所以变成今天这样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由于国企有些弊病,一些人认为国家还是以私企为主发展更快,因此故意扩大国企的弊病,不讲国企的优点,把国企当成不可救药而彻底抛弃,大规模在异地给政策给资金,與论大力宣传培养扶持私企发展。这样一来国企就不可能和私企竞争取胜,反过来更证明了一些人主张的私有制股份制是正确的,进而开展更大规模范围的国退民进,原来东北国企工人因企业赚不到钱,收入比其他新兴地区,如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少很多,而这些地区私企也正需要大量高质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包括中国第一的模具厂(上海星火模具厂)管理和技术人才都冲着高薪虹吸到珠三角地区深圳去。于是包括上海星火模具厂只留下一座没有高人才的工厂而走向了衰落。
第二:由于人往高处走的原因,进一步形成了区域恶性循环,人才走了,厂一个个只能倒闭。
第三:正由于区域经营环境恶化,就是有企业想在东北发展,当地各方都把该企业当唐僧肉纷纷前来找借口吃一口肉,吓的后面企业不敢再来。主要原因在当地政府人员没有前瞻性眼光,没有引凤筑巢的思想。
要彻底纽转东北国企困境,首先需要我们对国企有一个正确认识,国企的弊病完全可以在制度上经济考核上解决,这方面我的企业就成功解决过,并各方面超过绝大多数私企,同时认识不是一私企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还是要以国企为主,私企为辅。
象当年支持鼓励私企一样支持鼓励国企。在国企中,所有管理人员每月收入与本企业本部门各项经济指标挂勾,职、权、利相结合,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实行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有创造、发明、有价值建议者重奖。
在东北客观硬件设施好的基础上,政策支持,思想转变,管理先进,量力而行,逐步恢复,以点带面,一定能在几年后重新焕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国企赚钱了,超过珠三角,长三角,原来东北流出去的人才又会流回来,还会吸引更多其他地区人才到东北来,我们不能浪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硬件,我们不能放弃国企,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企,是东北大型国企,另起炉灶只能是补充。